中新網杭州1月6日電 (記者 鐘欣)去年年底,浙江杭州部分市直機關領導幹部和城區區長、副區長接受了五場特殊的“考試”。也就是廣受大家關註的“公述民評”,“考官”來自杭州社會各界,“考試”過程全程電視直播。熒屏上,“考官”頻頻發問,“考生”認真做答。那麼,經過這麼一場緊張的考試,這些“考生”是否有所“進步”?他們在考前考後都有些什麼樣的變化呢?
  從2008年開始,杭州在市直部門、區縣(市)機關、事業單位中層幹部和基層站所(辦事窗口)主要負責人中探索開展“公述民評”活動,公開述職述廉,接受服務和監管對象的評議和監督。“公述民評”是杭州市深化作風建設的重要抓手,已連續開展5年。2014年,杭州市繼續堅持問題導向,圍繞“治水、治氣、治堵、治廢”和食品安全等主題,開展5場“面對面”現場問政。
  2014年10月10日,公述民評面對面問政第一場,主題是推進“五水共治”。節目進入提問環節不久,現場就出現了這樣一幕。
  “去年的那瓶水還在不在?”有不少代表提問。
  大家關註的這瓶水,第一次出現在2013年的公述民評現場。當時,有民評代錶帶了一個礦泉水瓶到現場,裡面裝的是杭州和睦港的臭水。臺上嘉賓聞了之後,無不面色凝重。杭州市環保局副局長徐青山現場表態要把這瓶水帶回去,用它來時刻警醒自己。他真的這麼做了嗎?
  近日,記者來到徐青山的辦公室,一眼就看見了辦公桌上的這瓶水。
  杭州市環保局副局長徐青山說:“這個事情對我們震動也很大,我們就想把這個水帶回來,時刻提醒我們工作要扎實,早日把和睦港的水治理好。”
  徐青山說,水體有自我凈化的功能,一年下來,這瓶水清澈了很多,也沒以前那麼臭了。但是,整個和睦港的情況就不一樣了,由於水體污染超過了自我凈化的極限,很難靠水體自身來恢復,治理難度很大。
  “和睦港的水從數據上看已經有所好轉,但是水要變清,離老百姓的要求還要比較大的差距,我們壓力還是很大。”徐青山說。
  2014年,徐青山第二次參加公述民評活動。面對民評代表們犀利、火辣的提問,徐青山坦言,自己已經不像去年那麼緊張了。
  據徐青山透露,去年第一次參加,他們把過多的時間都放在準備問題,怎麼回答,甚至還模擬,但是去年參加完以後,他覺得不在於問題回答的有多麼周到,也不在於模擬地有多真實,關鍵是你情況要熟悉,原因要清楚,要有針對性的措施,而且措施要整改到位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
  徐青山的不緊張,並非源自2013年的經驗,更多的是源自他心中的底氣,源自他對群眾關註的問題心中有數了。他告訴記者,只要真誠地面對問題,承認自己工作跟老百姓的期待有差距,以坦誠的心態對待問政,更好地改進自己的工作,就不怕群眾的“考問”。
  徐青山告訴記者,2013年一結束,其實新的公述民評就開始了,每天都是公述民評,因為公述民評考試只有一兩天,只有場外準備充分,上場發揮才不會凌亂,如果平時都不去學習、複習的,那麼考試肯定是考不好的。
  在徐青山辦公室的牆上,貼著杭州市八區全景圖以及市區河道水系圖,他的柜子里還有好多張杭州水系圖。
  徐青山笑言,自己先把問題找出來,就不怕人提問了。為此,2014年年初,市環保局就讓每個區分別列出市民投訴最多、水質最差的河道(段)各5條,然後組織人員沿河徒步走,邊走邊問邊拍照,回來再進行梳理,有哪些問題,接下去要做哪些工作,都一一明細。從3月7日開始,徐青山自己每周抽半天時間對相關河道進行走訪。截止公述民評開始前,8個月時間里,他已經跑了大大小小150條河道(段)。每一張水系圖上,都密密麻麻寫滿了他標註的內容。
  徐青山的辦公桌上,還有厚厚一摞的資料,這是全市河道的所有信息。記者隨意翻看了幾張,發現幾乎每一份資料上,都認真畫了紅線和做了筆記,還有一些貼了便簽條,便於隨時查看。
  徐青山說,這是為了能夠快速地檢索到要找的河道,比如九號港式J,就可以一下就找到。一個是加深印象,一個是防止串位,因為記幾條河容易,但是全市這麼多條河,幾十條河看下來到時候要串位,還要不斷地強化,不斷記,也不能走馬觀花的看,去之前要做足功課,去的時候邊走邊看邊記便拍照,回來以後還要複習鞏固,這些情況才能搞清楚。
  2014年的公述民評第一場,江乾區的九號港河成為了當場的焦點。這條曾經的最美河道,如今成了最臭河。
  徐青山說,這讓他痛心,也讓他很慚愧。
  其實公述民評之前徐和同事已經多次去看過這條河,這條河有很多問題,一它是斷頭河,第二個有一條污水管道穿德勝路的高架,施工的時候因為導洪管施工難度比較大,污泥淤積這條管道就逐漸淤塞,導致生活污水倒流出來,流到九號港,當時一天有5000多噸。
  不過,現在九號港已經開始整治了。近日,記者在現場看到,九號港曾經堵塞的導洪管已經疏通,眼下正在進行河道清淤工作。周邊的生活污水截污量也在不斷增加。以前只有兩三千噸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,現在已經增加到一萬五千噸。
  “我想兩三年水就能變清。”徐說。
  臺上有壓力,臺下壓力更大。面對記者,徐青山再三表示,雖然公述民評已經結束,但是針對他們的“考試”並沒有停止。
  其實,真正能讓群眾滿意的“答案”,不是現場的對答如流,也不是紙上談兵,而是上下共同努力工作的成效。
  譚卓銘、沙劍飛是徐青山的得力“助手”,也是杭州市環境監察支隊監察一科和二科的科長,雖然沒有上場應答,但是也感到了壓力。
  杭州市環境監察支隊監察一科科長譚卓銘說,雖然臺上是領導接受評議,但是接受評議的是整個環保系統的工作。
  在杭州市環境監察支隊的信訪科,有三台24小時開通的群眾舉報投訴電話,同時,杭州市環保局官網上也有專門的通道徵集群眾的意見建議,他們要求所有監察支隊隊員的手機必須24小時保持開通。2014年已經處理了2萬多條投訴,杭州環保局做到了百分之百受理,百分之百回覆。
  “我們也感覺到使命光榮,如果能為改善水環境質量,大氣環境質量,做出貢獻,感覺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能體現出來”徐青山說。
  “你桌上這瓶水打算放到什麼時候?”在徐的辦公室,記者問。
  “一直到和睦港水變清為止。”徐這樣回答。
  杭州市委副書記、市長張鴻銘張鴻銘也參加了這次“公述民評”活動。他表示要把權力和政府辦事放在公開透明的陽光下運行。通過政府與群眾的當面交流,從中既可以看到群眾對政府做的哪些事情是點贊的,哪些是認為還要改進的,讓很多領導紅紅臉、出出汗,真正讓政府工作接受人民大眾的監督和評議。這樣做可以進一步改進幹部的作風,提高辦事的效率,使政府權力在陽光下運行,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,提高工作效率和群眾的滿意度。(完)  (原標題:杭州"公述民評"的考前考後:環保局長桌上的那瓶污水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n75unolc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